孩子除了在母親的身體裡孕育和成長,和母親也靠一條臍帶連結在一起。真幾在我肚子裡的時候,我便常常想像這條帶子,是如何地綑綁著我們。對呀,任何事情都有兩面,連結也同時是綑綁,互相依存也同時是約束。在任何關係中,沒有只有一面的,單向的。如果只有一面,只有單向,便代表那段關係出現問題了。
孩子出生時剪了臍帶,不代表跟母親的連結斷開了,而是由一條看不見的,更強韌的帶子連在一起。一般人會說,這條帶子會連結一生,不只因為血緣關係,也因為曾經的骨肉相連。這樣說當然很美好,但現實並不一定是這樣子的。也會有不同的原因,而令母子間的帶子被切斷的。
我媽媽在我出生後不久便患上憂鬱症,在我六歲的時候便自殺死了。記憶中媽媽的印象非常模糊,也不是特別令人感到溫暖的。我一直掛念和渴求的媽媽,只是一種抽象的感覺。那條曾經連結我和媽媽的帶子已經斷了,我也無法把它重新想像出來了。我不會怪媽媽狠心地切斷了帶子,因為她也是身不由己的,但我無法同理她的感受和行為。坦白說,我心裡一直是懷著怨恨的。非常諷刺地,原來是這股怨恨一直把我和媽媽連結在一起。到底帶子並沒有斷,只是變成了相反的東西,把我們緊緊地綑綁。
世上存在各種各樣的原因,令人狠心地切斷親子關係。父母方的遺棄,子女方的逃離,或者相互間的冷漠,漸行漸遠,生死不相往來。更常見的,是毫無感覺,徒具形式地走到最後。臍帶所象徵的牽繫一生的美好,並不是理所當然的。
我說這些並不是想放負,我只是想誠實地面對自己成為母親、生育女兒的事實。我從小便不是一個堅強的人,在缺少母親的情況下,並沒有完整地成長,二十歲時又患上憂鬱症,中途輟學,斷絕社交,也沒有工作能力。從各方面看,我也不具備成為母親的條件。但當事情發生之後,我決定要面對它,而不是逃避。更深入地認清母子關係,可以讓我避免重蹈覆轍。我希望我和女兒的關係,不是建基於幻象,而是深厚切實的感情。
我記得大江健三郎先生說過,家人之間的關係,就像綁上一條寬鬆的紐帶。紐帶把大家連結在一起,但不能綁得太緊,要留一點餘裕,讓每位成員也能活動自如。背景當然是大江先生家裡的特殊狀況。他的長子大江光是中度智障人士,就算因為音樂天賦而成為作曲家,也需要家人照顧他的生活起居。家人出於愛與責任而無私奉獻固然很好,但長期付出也很容易被壓垮。把紐帶稍為放鬆一點,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,保有自己的精神和行動空間,才是長久的相處之道。
我覺得這不只適用於有需要長期照顧成員的家庭,也適用於所有家庭,特別是有孩子的家庭。父母與孩子間的早期關係,就是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的關係。很多特別盡責的父母,都會因為對自己和對子女過高的要求,而把彼此間的紐帶扯得太緊,甚至去到雙方都感到窒息的程度。而一切都是出於愛與責任,出於血緣上的理所當然。但這樣說並不是要否定愛與責任,反而是想尋找更好地實現愛與責任的方式。我覺得秘密就在「紐帶」這個象徵裡面。
象徵不是沒有用的東西,我們不應該輕易放棄象徵。人是一種靠象徵生存的動物。先不要說無意識中的許多原型和情結,都是以象徵的方式呈現,就算在日常生活之中,我們也常常通過象徵去理解世界,把握行動方式和人際關係。不同的文化和族群,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象徵。花朵、飾物、衣著、隨身物品,甚至是甜點,都是帶有象徵的事物,能夠不經解說便一下子傳遞信息。在家人之間,我們需要紐帶的象徵。
紐帶是個跨文化的自然象徵,因為臍帶這種連繫母子的事物是世界共通的。它同時包含連結和綑綁的意思。在日文中,「結束」這個詞很有意思。一方面是指「團結」,另一方面也是「綑綁」(把一束植物結在一起)。我是從動畫《孤獨搖滾》學到這個詞的,裡面有一隊由少女高中生組成的搖滾樂團,叫做「結束バンド」,中文譯做「團結 Band」,而「バンド」在日文中也指帶子,「結束バンド」就是那種用來綑綁東西的膠帶。(我們叫做「索帶」。)中文用「結束」來表示一個行動的結尾,原意應該是綑綁這個行為的完成動作吧。
讓我大膽地把大江先生的說法稍為延伸。用「寬鬆的紐帶」來形容大江家的成員的關係,非常貼切,但對於其他家庭和人際關係模式,卻不完全適合。我覺得說「彈性的紐帶」會更全面。彈性即是可鬆可緊,可寬可窄,視乎情形而定。是隨機變通的,而不是教條化的。
為甚麼要變通呢?很簡單,就算是家人的關係,也有濃淡不一的時候。身為初生嬰兒的媽媽,懷胎十月,孩子才剛剛從自己的肚子裡跑出來,之後又立即開始親自餵哺,親密感勝過世界上任何關係。這時候心情激動,愛意強烈,而把親子的紐帶拉得很緊,也是人之常情吧。隨著孩子成長,慢慢變得獨立,母親也要學會放手,這時候紐帶便應該變得越來越鬆,讓孩子和母親也擁有自己的空間。在這個過程中,紐帶的變化是有彈性的。
事實上,其他情感關係又何嘗不是這樣?戀人處於熱戀期,當然不會稀鬆平常地淡然處之,而是充滿激情,也繃得緊緊的,甚至會有喘不過氣來的感覺。新婚初期,也會有這種親密相依的眷戀。但相處日久,如果還是互相拉扯不休,過度干涉和約束對方的話,就會變成壓迫感,失去個體的自由和自主了。有些情況會變成一面倒的佔有和控制,或者出現情緒勒索之類的行為。說穿了就是紐帶失去彈性,而變成鐵鏈了。
所以,彈性非常重要,但鬆緊度如何調節,卻是一門大學問。作為毫無經驗的新手媽媽,自己能實踐多少也沒有很大信心。但我提出這個方向,作為努力的目標,卻應該沒有錯吧。除了對真幾,對她的爸爸阿志,對我的伴侶蔓,我也要學習調整紐帶的彈性。我和爸爸,和新媽媽,和姐姐們,也一樣通過情感的紐帶連結在一起。
當所有的紐帶交織成一個情感關係網,牽一髮動全身,情況便更加複雜。如果所有的紐帶都緊繃,結果便會完全動彈不得了。但如果全部都是鬆垮垮的,也會變得亂作一團,糾纏不清吧。要同時把所有紐帶調整得鬆緊得宜,大概就像幫一台鋼琴的弦線調音一樣,非得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觸覺不可呢!不過,如果做得到的話,彈出來的便會是一首動聽的樂曲了!
這時候,凝望著靠在我懷裡的小真幾,我小聲跟她說:媽媽抱得太緊嗎?還是不夠?你將來懂表達的時候,一定要告訴我啊!



林夕說,「我們要互相虧欠,要不然憑何懷緬」